中国女篮以34分狂胜新西兰晋级亚洲杯半决赛时,主帅宫鲁鸣的赛后发言却把矛头直指潜在对手日本队:“希望日本别像打澳大利亚下半场那样无能! ” 一、宫鲁鸣的“无能论”从何而来? 日本队小组赛对阵澳大利亚时,上半场还以51-42领先,下半场却突然崩盘,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只拿8分,最终被逆转。 宫鲁鸣毫不留情地戳破日本主帅盖恩斯的“信心喊话”:“虚张声势是教练惯用手段,比赛靠的是实力,不是嘴硬。 ”这番回应直指日本队体能短板,高强度对抗下,她们的下半场就是“断电重灾区”。 二、双塔战术,中国队的“无解题” 宫鲁鸣的底气来自韩旭和张子宇的“移动长城”。 张子宇在小组赛仅出场10分钟就砍下12分4篮板,篮下一拿球便吸引2-3人包夹,身高2米28的她转身勾手如入无人之境。韩旭则用中距离投射惩罚收缩防守,两人互补形成“1+1>2”的碾压效应。 日本队内线最高仅1米93,热身赛两场篮板输给中国24个,连日本媒体都承认:“张子宇抬手时,我们的球员只能够到她的手腕。 ” 三、日本队的“快攻陷阱”被锁死 日本主帅盖恩斯扬言“找到击败中国的方法”,核心战术是“用速度拖垮双塔”。 宫鲁鸣早有对策: 三分线贴脸防守:宁可放突破也不给空位三分,掐死日本队40%命中率的“生命线”; 灵活阵容提速:减少双塔同时在场时间,换上杨舒予、李缘等快攻手,5秒内完成退防,让日本反击“熄火”; 消耗战熬干体能:用全场紧逼迫使日本球员疲于奔命,重演对阵澳大利亚时的“第三节崩盘”。 四、心理战背后的历史恩怨 这场隔空喊话的根源是2023年亚洲杯决赛,中国女篮73-71终结日本五连冠,让对手耿耿于怀。 日本队今年热身赛再遭中国双杀(92-101、61-93),却仍高调宣称“决赛要复仇”。 宫鲁鸣的犀利回击,实则是把对手的“不服”钉上耻辱柱:“输球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不清实力差距! ” 五、宫鲁鸣的“底牌游戏” 小组赛三连胜中,宫鲁鸣刻意控制张子宇场均出场≤15分钟,王思雨等主力也轮休调整。 他对媒体直言:“现在亮底牌,半决赛怎么打? ”这种策略让日本队无从预判,毕竟热身赛张子宇仅打14分钟就轰下18分10篮板。 六、日本队的“豪赌”胜算几何? 盖恩斯声称用三招破解双塔:三人包夹张子宇、半场夹击持球人、车轮战耗体能。 实战已证明:张子宇高举手臂,篮球离地3米05时,包夹只是“纸糊的城墙”。 讽刺的是,日本队本届状态低迷:对阵黎巴嫩和菲律宾均险胜,所谓“必胜信心”像自我催眠。 宫鲁鸣的宣战从未偏离篮球本质,他用双塔的高度碾压快攻,用体能消耗破解三分,用历史交锋粉碎心理攻势。 这场半决赛尚未开打,日本队的弱点早已被钉在战术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