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说: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抗战1940年就结束了?
  • 足球资讯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为什么说: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抗战1940年就结束了?

发布日期:2025-07-29 20:55 点击次数:90

1937年,一架日本轰炸机在重庆上空投下炸弹,机身上印着“美国制造”的零件编号。同一时间,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杜邦公司的股票因对日贸易暴涨15%。这荒诞的一幕,正是二战中最讽刺的真相——当中国军民在废墟中挣扎时,美国的军工厂正24小时加班为日本提供战争燃料。历史课本里那个“援华抗日的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前,竟是中国苦难的隐形推手。

1937年8月,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记者会上痛斥日本“违反国际道义”,而他的西装口袋里,装着一份刚签署的文件:批准向日本三井财团出口5000吨航空铝材。这种公开谴责与暗中输血的“双面外交”,像极了黑市商人一边报警抓小偷,一边给窃贼递撬锁工具。

日本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曾私下承认:“没有美国的废钢铁,我们的军舰就是一堆废铁。”数据显示,1938年日军每发射10发炮弹,就有7发的钢材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钢厂。讽刺的是,同一时期美国红十字会却在中国发放印着星条旗的救济粮袋——这种“左手递刀,右手送绷带”的操作,连当时的《纽约时报》都忍不住吐槽:“我们到底站在哪一边?”

1939年夏天,上海外滩的码头工人发现,日本运兵车上“福特”标志的油漆还没干透。这些车辆通过美国《中立法案》的“二手商品”漏洞,以“报废农机”名义出口。更魔幻的是,标准石油公司用巴拿马籍货轮往日本偷运航空燃油,而船上的美国水手们,正听着广播里罗斯福总统“支持中国抗战”的演讲。

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每次抗议日本暴行后,总能看到美国商务部的出口数据又创新高。”1939年美国对日石油出口量足够日军轰炸机群连续作战18个月,而对华援助的医疗物资,还不够覆盖一个野战医院的需求。华尔街日报当年的一则广告道破天机:“投资日本军工债券,年化收益22%”——这比道义值钱多了。

1940年初,日本国内铜矿库存仅剩3周用量,东京街头开始征集百姓的铜制门把手。就在日军参谋部讨论收缩战线时,美国摩根银行突然放水1.8亿美元贷款。这笔钱转眼变成横滨港堆积如山的铜锭,包装箱上赫然印着“美国肯尼科特铜业”。

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在回忆录中辩解:“商业归商业,政治归政治。”但同年5月,他悄悄把家人送回了美国——因为日本海军正在用美国提供的声呐技术,在太平洋追踪美国商船。此时距离珍珠港事件还有19个月,这场“死亡交易”的倒计时已经开始。

1941年7月,美国突然冻结日本资产。东京大本营的绝密会议记录显示,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拍桌怒吼:“美国的石油禁运是要绞死我们!”原来,日本90%的航空燃油依赖美国,而库存只够支撑180天作战。

被逼入死角的日本选择豪赌,但鲜为人知的是,偷袭珍珠港的日军飞行员,穿着用杜邦公司尼龙制作的飞行服,战机轴承润滑剂来自新泽西的美孚石油。正如历史学家拉斐尔·斯坦伯格所言:“日本射向珍珠港的鱼雷,有一半是美国制造的。”

1945年美军占领东京后,在三菱重工仓库发现了未拆封的美国机床,订单日期是1941年11月——距离珍珠港事件仅四周。更讽刺的是,战后接收日本在华资产的美国公司中,23家正是当年对日贸易的获利者。这出“战争循环套利”的戏码,直到1949年司徒雷登离开南京时,才在日记里承认:“我们卖出的绞索,最后套住了。”

某些教科书把美国描绘成“中国抗战救星”,却绝口不提在1937-1941年间,美国资本如何用10亿美元给日本战争机器加油。这就像表彰消防员扑灭自己纵火的大楼,还要苦主鞠躬道谢。当日本用美国钢铁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刺刀时,那些“中立”的华尔街银行家们,正数着日元贷款的利息买游艇。

如果“支持中国”的美国真像传说中那么仗义,为什么1938年日本每架轰炸机都有30%美国零件?某些人吹捧的“国际援助”,到底是雪中送炭,还是趁火打劫?当历史变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是否该问问:今天那些高喊“价值观”的国家,私底下又在给谁递刀子?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