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张铁林、张国林、王刚这对“铁三角”组合,时隔多年,再度同框,现身南京保利大剧院。 为大众带来精彩表演的同时,还上演了一波回忆杀。 只见舞台上的三人,虽然容颜老去,但却依旧神采奕奕,甚至看上去比一些年轻人还要有活力。 本以为三人的卖力地表现会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 没有想到却被人一些人吐槽,贪得无厌,倚老卖老,抢占年轻人的资源。 从这些言语里,也不难看出,大众对他们的负面印象。 张铁林和张国立还好理解。 一个花心风流,更改国籍却美其名曰为了更好向国家效力。 一个教子不严,一味地纵容儿子。 那么相对低调的王刚又是如何引起众人的不满呢? 01一锤子打碎的名声 说起王刚口碑崩坏的开始,还要从一档综艺节目说起。 当时王刚担任《天下藏宝》的主持人一角,这档节目在当时也算是风靡一时,极有看头。 不少来自民间的藏宝家都会带着自己的珍藏来节目由专家鉴别一番。 如果一旦鉴定结果是假的,则会由王刚手持金锤当场砸碎。 锤子高高举起,重重落下的那一幕,也无疑是挑战所有人的心跳。 但越是如此,越是有人趋之若鹜。 台前的观众一边看个热闹的同时一边也乐得听些科普知识。 一时之间,这档鉴宝节目热度也可谓是居高不下。 但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节目组竟然会踢到一块“铁板”。 当时一位来自河北石家庄的持宝人带着自己藏品,甜白釉压手杯,登上了节目。 据这个持宝人所说,这对甜白釉压手杯是自己的一位病人所赠,是大明永乐年间的古董。 随后这位持宝人又补充道,在登上这个节目之前,他也曾找专家鉴定过,对方说这对甜白釉压手杯市价大概在2亿左右。 持宝人的一番说辞也吸引了台下鉴宝专家的兴趣,但经过一番鉴定,鉴宝专家判定这个杯子是赝品,是现代的仿品。 随后王刚手持胡爆锤将杯子砸个稀烂。 但很快反转就来了,结果证明,这对甜白釉压手杯虽然不是永乐年间的真品,但也是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期间的寄托款器物,即(古代仿品,而非永乐真品)。 在得知自己的杯子确实是个古物后,付先生疼得像是心在滴血。 一气之下他将王刚和节目组告上了法庭,索要赔偿。 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上节目前便已经签署了《藏品鉴定约定书》里面明确写道,同意赝品被销毁。 这件事情最终以付常勇败诉而告终。 但所带来的负面舆论却是遮掩不住的,毕竟每个古董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被砸的甜白釉压手杯虽然不是永乐年间的真品,但也是古代的仿品,距今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古物,却被专家一口为现代仿品,继而被销毁。 这也让大众对《天下藏宝》这个节目组的信任感骤然下降,最终这档红极一时的节目在2013年宣布了停播,连王刚也受到了大众的迁怒。 而此外王刚现实和和珅的生活,也是他之后口碑两极分化的原因。 02现实版和珅 “演员会和自己爆火的角色命运惊人地相似。” 这句话用来形容王刚与和珅之间的羁绊,似乎并不夸张。 在成为“和珅”专业户之前,甚少有人知道,或者说,甚至还有人记得,年轻时的王刚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有志青年。 他的能力和文学积累不输现在任何一个央视知名主持人,甚至还是他们需要学习借鉴的前辈。 早年间的是个不折不扣的混小子。 因性情过于顽劣遭到了班上同学的孤立,这也让他倍感孤独,于是他便萌生出给毛主席写信的想法,说干就干。 没有想到,十几天后他居然真的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 没人知道,这封回信上具体写了什么,但这封回信给王刚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自此之后,王刚一改往日的调皮顽劣,开始发奋读书,最后因优异的表现考入了吉林省军区文工团,没过几年便因业务扎实而被不断往上升,自此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可以说现在许多娱乐圈或者主持界的新人后辈,他们的经历在王刚面前完全不够瞧的。 甚至娱乐圈和广播圈的很多第一都有王刚的参与。 就拿《夜幕下的哈尔滨》来说,这是王刚广播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播讲时,王刚在保留原著文学性的基础上,又效仿传统评书的方法,在结尾设置悬念。 这种起承转合的广播方式,也吸引了无数听众的兴趣,据悉,该广播剧在全国108家电视台播出,听众超3亿。 王刚也因此获的82年演播一等奖,随后又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为“全国听众最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1984年时更是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列为十大演播艺术家。 但这对于王刚来说,不过是个开始。 1985年王刚由台后走向幕前,开始了自己央视主持人的道路。 他也是央视首位在春晚采用英语直播的主持,其优异的中英主持能力,和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也逗得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 主持事业如鱼得水的同时,王刚与和珅的不解之缘也悄然来到。 一开始在受邀参演和珅一角时,王刚内心充满着顾虑和抗议,因为和珅的角色太过负面,王刚担心会影响之后自己主持人的形象,但架不住导演不住的邀请,王刚最终同意出演。 但在饰演的过程中,王刚却倍感痛苦。 在王刚自己看来,自己是个性格刚烈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是以在饰演献媚的戏份时,王刚心里十分的痛苦,甚至用自我撕裂来形容自己在《宰相刘罗锅》中的表演经历。 但不得不说承认,王刚的饰演的和珅确是极为的出彩。 只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曾对和珅百般抗拒,最后竟会成为和珅专业户,甚至为了出演和珅放弃自己在央视的铁饭碗,主动提出离职。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王刚的口碑开始两极分化。 03奢靡的生活,混乱的情史 离开央视之后的王刚,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演员道路。 但回顾王刚的演艺生涯,能够叫得出名的角色,似乎只有一个王刚。 而自入圈后,王刚也不是在出演和珅,而是在出演和珅的道路上。 这也让王刚渐渐有了“戏混子”的称号。 而除了他的演艺生涯外,王刚的感情史和生活中的奢靡,也是一大亮点。 在与现任老婆郑艳东结婚前,王刚曾有过两段婚姻。 第一任妻子是他在文工团的同事,名叫杜小娟。 外貌端庄秀丽,气质高雅的杜小娟,也让刚分手不久的王刚立马忘却了情伤,对其一见钟情。 在王刚的不断追求下,杜小娟终于松口,二人喜结连理,并在三年后生下了爱女。 但好景不长,一家两口的幸福生活还没有持续多久,夫妻俩便产生了隔阂,这段感情也以离婚而告终。 离婚后的王刚并没有闲着,很快便与知名歌手方圆走到了一起。 本以为上一段婚姻的失利,会让两人更加的珍惜彼此。 没有想到,仅仅维持5年的时间,这段曾经羡煞旁人的婚姻就散场了。 就在众人以为王刚不会再结婚时,不曾想,王刚竟闷声干大事,娶了小自己20岁的郑艳东。 消息一出,也瞬间让二人的风评受害。 要知道当时的郑艳东不仅风华正茂,工作也十分地清闲体面,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夕阳七月的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教大提琴。 这样的条件要什么样的没有,非要找一个大自己20岁,两婚两离的人。 这也让郑艳东和王刚口碑受损,被分别冠上了“贪财”“好色”的名声。 本该含饴弄孙的年龄却要出来拼命挣奶粉钱。 对于这个老来得子的宝贝儿子,王刚也确实宠得不像话,恨不得将最好的一切给自己的儿子。 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晚清和田玉印章,想都不想的直接高价拍下,就为了送给儿子当礼物。 但这不过是王刚巨额财富下的冰山一角。 都说北京寸土寸金,普通人可能穷极一生也只能在北京买下一个厕所。 但对于王刚来说却是洒洒水。 但他并不偏爱高档的住宅和独栋的别墅,反而对四合院情有独钟。 而四合院的市价不用多说,大众都心知肚明。 但比起价值不菲的四合院,王刚家中的藏品才是重头戏。 不知道是不是和珅演的多了,王刚对古玩古董有着强烈的痴迷,这也导致多年来,他一直四处搜寻各种古玩字画,甚至还搜集了不少和珅的真迹。 随便一件藏品都价值惊人,百万、千万都是稀疏平常的事情。 和珅真迹 就拿王刚书房里这一组黄花梨桌椅来说吧,谁能想到这组桌椅已经有超过300年的历史,也正是因此,哪怕再亲近的友人,王刚也只允许对方欣赏,而非触碰,因为轻微的磕碰都能造成数百万的损失。 是以,平日里的保养维护也是一笔大的开销。 但王刚却心甘情愿,乐意之至。 而除了这组黄梨花桌椅外,王刚家中的古玩字画,瓷器古董更是多不胜数,说是小型博物馆也毫不为过。 其中随便一副字画,都可以购买一栋豪宅。 这可不是夸张,就拿齐白石的真迹来说,都知道,齐白石的画一向价值不菲,其中一幅《山水十二条屏》曾在拍卖市场上创造了93亿元的天价,而其他作品虽不像这幅《山水十二条屏》价格那么昂贵,但也绝对价格不菲。 是以,当这样一个人突然清空自己社交平台上的所有内容,并连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解散自己粉丝群的行为。 瞬间引起一片争议,并登顶热搜。 有关王刚移民的消息也就此传出并居高不下。 不少网友纷纷认为,不能让这样一个家缠万贯,并拥有海量古玩古董的人就这么轻易地移民。 为此还有人呼吁起了所谓的弃籍税。 眼见事情越闹越大,王刚连忙对此做此事回应。 对方表示,自己清空社交账号的原因没有精力和兴趣再继续去经营了,至于所谓的移民跑路更是子虚乌有,现在说自己正在香港逛几大拍卖预展。 有关王刚移民的消息这才告一段落。 但有关王刚的争议却并没有停止。 结语 对于王刚你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