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沙头“防沙治沙”。 本报记者洪玉杰 在全国的版图上,人们或许不能一眼找准贵南的位置,但在全国防沙治沙的史册上,从风沙滚滚、寸草不生,到绿锁黄龙,沙漠生荫,贵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享有“流彩”美誉的贵南县,土地总面积664933.3公顷,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达228000公顷,三分之一的土地是荒漠。经过29年的防沙治沙,贵南县共治理沙漠化土地14.7万公顷,该县森林覆盖率达8.2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6.21%,贵南县成为青海省乃至全国高寒干旱沙区防沙治沙示范样板。 以沙为文章,7月14日,贵南县第三届环木格滩沙漠越野挑战赛落下帷幕。本着“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的初心,全方位展示贵南魅力,推动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 从防沙,治沙,再到发展沙,这片曾被视为生态负担的沙漠,如今以一副新面孔呈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地貌特征,已成为贵南县文旅融合发展的金色名片。 防沙——“黄沙头”蝶变为“绿树头” 在龙羊峡库区南岸的木格滩沙漠向东南延伸的最前沿,有一条绵延十多公里的流动沙丘,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黄沙头”。 20世纪中叶,黄沙头及周边木格滩沙漠每年以5米至15米的速度扩展蔓延,每年近200公顷草地、耕地被沙漠吞噬,严重威胁黄河上游生态安全,给周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如烟黄沙遮蔽日,生机绿木断绝地。”这是对土地荒漠化最贴切的表达。森多镇牧民才巴世代生活在木格滩附近,据他回忆,当时风沙特别严重,出门时必须全副武装,帽子、眼镜、过滤口罩一样都不能少,日常出行很困难,更别提放牧了。 滚滚黄沙淹没了青青草原,频发的沙尘天气笼罩木格滩,黄沙赶着人搬家的苦吟盖过了悠悠牧歌,天空昏黄浑浊是南夸太对那个年月的最深记忆。 1996年以来,贵南县委县政府把防沙治沙作为改善生态的首要任务,明确治理重点,优化生态布局,在沙漠区域开展规模空前的治沙造林活动,在黄沙头及木格滩周边筑起长达30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推动昔日沙尘漫天的“黄沙头”蝶变为今朝欣欣向荣的“绿树头”。 在木格滩,栽棵树就像养个娃,不容易。 在29年的不懈坚持中,贵南县历届党政班子将黄沙头及木格滩周边治沙造林列入全县沙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和头等大事,按照“调研、论证、补植、巩固、效益、生态”的原则,将生态建设纳入各个时期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矢志不渝坚持以“环木格滩生态圈治理为主线,四滩两沟两线一流域为重点”的防沙治沙总体思路,细化分解以治理沙化土地为目标任务的生态综合治理措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一届接着一届干,用矢志不渝的坚强信念和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在大漠深处奏响一曲绿色发展之歌。 治沙——“沙逼人退”转变为“绿进沙退” 一部贵南史,半部治沙志。 截至目前,贵南县累计投资超过17.5亿元,共治理沙漠化14.7万公顷,经测算3.33万公顷沙漠面积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8.2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6.21%,生态效益显著。 治沙很苦,但苦中有乐。贵南治沙摸索出“大穴、高杆、深埋、围栏”四位一体的杨柳深栽综合配套技术。 深栽技术就是将青杨、乌柳插杆浸泡在30厘米至40厘米深的流动河水、水渠或水池中20天至30天,待插杆下端出现白色的根后,就可以栽植到深度80厘米以上的草方格内,既解决了高寒、干旱地区荒漠化治理树种选择的问题,也提高了树苗栽种后的成活率。 走进木格滩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成片的草方格、尼龙沙障铺设在沙丘中,部分柠条长得已经跟成年人一样高。 看着沙漠里一簇簇柠条、沙蒿、乌柳生长,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曾经风沙肆虐之地早已一去不返,如今变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通过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扭转了风沙危害持续扩大的局面,减缓了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的速度,原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逐步得到休养和恢复,一些抗旱抗寒原生态的冰草、高山嵩草、针茅、早熟禾、懒草、大颖草等野生植物再次生根遍布沙地。 同时,鸟类不断筑巢安家,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持续增加,出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环颈雉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象日益显现,全长185公里木格滩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合拢”,形成由原来“沙逼人退”到目前“绿进沙退”的治理局面。 不仅如此,通过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贵南县党委政府积极结合生态振兴相关政策,从脱贫户、一般户、监测户中安排生态管护员958名,每人每年发放工资21600元,并加大治沙工程本地用工力度,每年吸纳当地群众参与治沙工程,带动578户3600余人稳定增收,户均收入增加9000元以上,让本地群众走上“生态路”,吃上“生态饭”。 发展沙——“文化+旅游+体育”激活沙漠价值 高空俯瞰,滔滔黄河水环绕贵南西北,东南部直亥山脉高耸入云,中部则是茫茫戈壁与漫漫黄沙,绿、白、黄三色大致勾勒出其壮美的“模样”。 走进木格滩,沙丘连绵起伏、错落有致、线条优美,沙线逐风刷新。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沙漠不再仅仅是需要治理的对象,更是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的资源宝库。 2022年初,国家提出“适度发展绿色生态沙产业”,为沙漠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方向指引。 从防沙、治沙,再到发展沙,随着沙漠越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人们对户外运动的需求日益增长,沙漠越野凭借其独特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吸引了众多越野爱好者。 2023年3月,贵南县首届“探秘金沙·穿越木格”高原沙漠机车越野挑战赛在木格滩举办,来自北京、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8支队伍、136名车手在沙海中乘风破浪。 2024年6月,第二届赛事升级为“环木格滩沙漠越野挑战赛”,规模更大、专业性更强。将木格滩美丽沙漠转化为美丽经济,擦亮全域旅游品牌。 2025年,第三届赛事进一步扩大了赛事规模,完善赛事体系,强化品牌效应。赛事不仅延续了激情与挑战的内核,更在经济拉动、社会影响及“文旅体”融合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为贵南县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你看,在机车阵阵轰鸣声中,车轮扬起黄沙,沙漠机车乘风破浪般上下穿梭,一道道印迹转瞬即逝。参赛者在熟练地展示车技的同时,也展现了沙漠机车越野比赛的狂热和激情。 “环木格滩沙漠越野挑战赛利用贵南县天然的沙漠资源,希望通过打造品牌赛事与贵南县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完美结合,从外部引流,把流彩贵南的靓丽名片推向全国。”贵南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何建平道出赛事的深远意义。 不仅如此,贵南县每年依托国家生态建设项目,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示范区、共和盆地沙漠化防治及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一大批生态骨干工程,不仅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荒漠化研究定位站,还积极引进贵南县白刺滩农林牧综合开发公司和青海龙羊湖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两家生态修复专业企业,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结合的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