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产业集群-常州篇:新能源规模破八千亿,工业机器人领跑全国
  • 足球资讯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全国产业集群-常州篇:新能源规模破八千亿,工业机器人领跑全国

发布日期:2025-08-13 19:04 点击次数:124

“苏超梗共一石,常州独占八斗。”伴随苏超热度的持续攀升,常州虽战绩垫底却依旧成为了“顶流”。然而,常州出圈的不只有“吊州”“巾州”“l州”,从产业角度来看还有新能源这张亮眼的“名片”: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量近80万辆,约占江苏省7/10,这座传统工业名城在新能源领域呈异军突起态势。

近日,《全国产业集群大全》常州篇重磅发布,聚焦产业集群的布局与协同,深度解析常州的产业基因与发展脉络,为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产业研究者们提供兼具宏观与微观的深度洞察力。

01 /培育40+产业集群,构建“10+N”矩阵

《全国产业集群大全》数据显示,常州市域已培育42个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光伏新能源产业链形成千亿级双引擎,同步延伸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并通过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串联协同,形成“10+N”产业集群矩阵,实现从研发设计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覆盖,成为长三角产业链最完备的先进制造基地之一。

02 /“双星”崛起,新能源与光伏产业链式突围

新能源产业的地理集聚直接带来了资源整合的优势。在“溧阳-金坛”50公里半径内,有8家注册资本超20亿元的电池巨头,包含了上汽时代(25亿)、贝特瑞新材料(26亿)、当升科技(20亿)等。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企业中有三家都在常州设立核心基地。这种高度集中的布局促进了技术与供应链优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可降低研发与制造成本。

产业链的完整性则构成了常州新能源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现阶段,常州已形成光伏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含电池)两条规模均超千亿的核心细分产业链,凭借这种多维集群的协同结构,产业链韧性不断提升。

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4351家企业,产业密度居全国首位,其中动力电池细分领域的250家企业,几乎完整覆盖了从电池原材料、电池单体到电池系统的全链条环节,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原材料均实现本地供应,相关企业数量达112家。

光伏产业链上集聚企业3408家,产业规模近全国1/10,整体格局均衡稳定,有力牵引常州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增长。

03 /工业机器人领跑全国,驱动新兴产业发展

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为其在新兴产业的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机器人产业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截至2025年7月,常州市已汇聚机器人产业链企业逾2271家,过去4年新增发明专利超1.2万,显示出强劲的技术创新动能。常州在机械结构等“机器人身体”制造环节构建了核心竞争力,并且在某些细分板块表现突出,比如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协作机器人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从地域层面来看,机器人产业势能高度聚集于武进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达909家,占全市产业链的40%以上。武进区通过发挥新能源汽车整机制造的既有优势,在全球机器人龙头安川电机,以及国内协作机器人第一梯队的节卡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建立起紧密的产业链协作体系。

预订更多省市报告,全国产业分布尽在掌握!

前100名免费试用产业洞察/产业金融功能!

预留线上同业交流会席位,对话行业大咖!

1V1诊断与方案定制,把握产业发展机遇!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