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是停运啊,简直是'永久性休假'!"住在浦东康达公寓的钱先生一提起楼里的电梯就直摇头。这个建成二十多年的老小区里有两部电梯,神奇的是它们已经"躺平"整整十年,连钥匙都不知所踪。每天上下楼的居民们不是在爬楼梯,就是在准备爬楼梯的路上。 走进3号楼,破旧的电梯门像张着大嘴的怪兽,按钮早就没了反应。李阿婆拎着菜篮子一步三喘:"我这把老骨头哪经得起天天这么折腾?"更让人心疼的是残疾人王先生,别人十分钟的路程他要挪半小时。四层高的楼房听着不多,可每层4.8米的层高让台阶格外陡峭,夏天爬一趟汗流浃背不说,膝盖都要抖三抖。 问起电梯为啥罢工,简直成了罗生门。老住户说2014年物业突然关停时电梯根本没坏;现物业双手一摊表示他们是2018年才接手的"接盘侠";居委会的万能答复永远是"等业委会成立"。最绝的是连电梯品牌都成了未解之谜——敢情这十年间连个交接单都没留? 《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白纸黑字写着:遇到电梯故障这种紧急情况,没业委会也能走应急维修。可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居民们急得跳脚:"难不成要我们集体练成攀岩高手?" 转机出现在新民晚报介入后。惠南镇火速召开协调会,总算拿出个方案:先找当年的彩虹物业要钥匙(虽然希望渺茫),再请专业机构检测报价。维修费要么业主分摊要么动用维修基金——听起来很美对不对?但以魔都老旧小区改造的经验看,从方案到落实往往隔着十万八千里。 这事儿透着股熟悉的荒诞感:十年时间够造三栋新楼了,却修不好两部电梯;物业换了一茬又一茬,问题就像击鼓传花;明明有应急通道非要等业委会...说好的"人民城市为人民"呢?现在周边菜场的大妈都知道:"康达公寓啊?就是那个要爬山的小区!"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民生问题变成持久战,到底是制度太复杂还是责任心在偷懒?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果侵权联系删除 #跃见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