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退出市场的消息,真是直接戳中了大家的心坎儿。 8月12日晚,这家曾经的房地产大佬发布消息,宣布从8月25号开始正式退市港交所,股价停在0.163港元,总市值仅剩21.52亿港元,折算成人民币还不到20亿。 得晓得啊,这家公司最辉煌的时候,市值曾一度突破过2万亿,这样的差距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市场的变幻无常。 要说起来,恒大走到现在这步,也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它的股票早在2024年1月就停牌了,按港交所的规矩,超过十八个月没交易就得被强制退市。 更要命的是,公司的财务情况早就不太妙了,截至2025年上半年,总负债攀到2.39万亿,而总资产只有1.74万亿,资不抵债的差额差了超过6500亿。 债权人估算的最大回收率还不到10%,这么个局面,谁都不太敢接手。 必须得说明,恒大的麻烦,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年太过激进的扩展作风。高负债买地、跨界进入汽车以及文化旅游,业务线铺得太开,一旦行业调控收紧,资金链问题就变得很容易出现。 2021年出台的房地产“三道红线”政策一出,恒大主要依赖的融资渠道一下子变得紧缩了好多,之前埋藏的潜在问题一下子全部爆发出来。那种只追求规模不考虑风险的扩张方式,最终还是得想着付出代价。 许家印的情形确实不好看,自从2023年9月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以来,他一直处于司法监管之中,目前被关押在深圳的特别拘留所接受调查。 案件还在审查阶段,不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检方控告涉及的罪名有金融诈骗和破坏金融监管秩序等。 让人比较震惊的是,2020年在债务危机突然暴露的那会儿,恒大居然还大规模分红包,许家印家族通过这种方式套现的金额差不多有500亿元,这事儿让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理解。 他手里的私人飞机、游艇啥的,被清盘的人接管拍卖了,可这些东西对填补那上万亿的债务窟窿来说,基本上就像九牛一毛,几乎算不上什么。 不过,咱得换个角度看这事,不能只盯着那些不太好的一面。 政府在应对恒大风险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实打实的措施。让人觉得挺欣慰的是,“保交楼”的情况逐渐好转,南宁的两个恒大项目通过地方平稳基金的帮衬,已经顺利交付了上千套住房。 兰州恒大文旅城在今年四月全部恢复运营,明确了六月和八月的交房时间表,相关的学校和交通配套也在同步推进中。 从全国来看,2024年恒大交付了30万套房子,葫芦岛、抚顺、通辽这些地方的项目,也都在政府专门部门的推动下顺利完成了交房任务。 这些情况虽说不能彻底弥补购房者的损失,但起码让大家看到了点盼头。 这个“一项目一策”的处理办法,确实值得夸奖。 南宁平稳基金搞的这个模式,挺有参考价值的。用市场化的方法把原有的债务风险隔开来,还引入国企力量负责续建,这样一来,不仅确保了工程的质量,也保护了业主的权益。 政府没有全盘接手,而是借助政策引导和资源调配,让专业机构来负责盘活这些复杂的资产,这种做法挺符合市场化的原则。 恒大退出市场,这事儿算是敲响了一个警钟。整个房地产圈得痛下决心,彻底摆脱那种靠高杠杆和沉重负债在前的旧路子。 到2025年下半年,中央推出的楼市“救市风暴”已经传递出了很明确的信号,政策的核心方向主要还是围绕“稳民生、防风险”这两大重点展开。 像首套房贷利率降下来、首付比例放宽,还有存量房贷利率优化这些招数,可都是为了让房地产市场重新走上理性发展的正轨。 恒大的经历告诉咱们,任何公司都不能脱离实际胡乱扩张,敬畏市场、重视风险,应该成为所有企业家的信念。 关于许家印会不会“凉凉”,法律会给出公平的裁判。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最后判得怎么样,他都别想再回到以前的那份位置了。 这事儿也提醒了所有企业老板们,企业越做大,担子就越重,不能把个人的小利放在公司命运和社会稳定的前面嘛。 恒大退市其实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市场化出清的正常一步,大家没必要太过惊慌失措。这件事也提醒我们,要把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控制做得更扎实点,加强对预售资金的监管,别让类似的问题再重演。 更关键的是,要一直把买房人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保障社会安定的底线条件。 目前,各地的保交楼工作还在稳步推进,政策手里的招数也在一一启动。相信随着时间的走远,这些隐患会一一逐渐解决掉。 房地产行业依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一块砖,但得在规矩里好好发展。 恒大倒下这事儿,真是令人唏嘘,但要是能从中汲取教训,让整个行业向健康方向走,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买房还是得挑那些靠谱点的企业和项目,毕竟安个家,生活才能更安心、更顺心。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