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航母,哪怕漂在全球任何角落,一旦对手手里握着高超音速武器,总有点悬着的意思。 美国再怎么自信,面对高超音速武器,心里也不敢说一点不怕。 他们能遥控全球,但也会时刻警惕来自远方的危险。这几年,世界各国谁都不想输在高超音速武器这场军备竞赛上。 别看美国人自己一筹莫展,日本可闲不住了。 日本最近掏出一份十年大单,2025到2035年,要花上143亿美元大力提升“打击能力”。有意思的是,这里面有近30亿美元准备专挑高超音速武器的“刺头项目”搞研发。 逻辑简单粗暴——身边大国有啥,咱也不能差太远。 细品日本人的小算盘,目标分三步。先搞个500到900公里射程的高速滑翔弹,名字挺唬人,明年就装部队,后年点起第一把火。它速度能飙到五倍音速,采用双锥体弹头,宣传说是机动变轨,防不胜防。 但玩军事技术的都知道,一听“双锥体”这仨字就有点类似“李逵李鬼”的意思。 大家都说高超音速武器得搞乘波体,弹头流线型像滑板,真正能做到既快又灵活。 日本这套双锥体,离正宗乘波体差点意思,就像仿了个山寨LV,远看还行,近看就走了样。 问题来了:日本明明也不傻,为什么还走这条路?核心就在于——手头没别的办法。高超音速武器这玩意,气动、材料、导航每一项不是自己攒家底,就是得靠外援。而日本眼下能靠的,只有美爹的指点。 所以说日本这第一步,目前就是充充门面。“分家”部署到南北,实际主要是要吓吓邻居。 等到2028年,计划推出射程一口气拉到3000公里的下一代滑翔弹,导航系统还是得靠红外成像,这等于已经具备攻击远距离移动目标、比如航母的能力。这时候,导弹不但飞得远,还能追踪移动目标,说白了,藏也没用。 但纸面难题可不是写个数字那么简单。 要搞3000公里射程,就得突破超燃冲压发动机,要保证导弹全程都能在大气层里飞、还不烧掉。这要求耐高温材料、燃烧控制上要有独门秘笈,随便一个环节掉链子,全盘皆输。 有意思的是,等到2035年,日本人嘴上说要部署真正的高超音速导弹,也号称支持“三位一体”,还能整到美军的“宙斯盾”系统里。表面看,日本这十年高超音速武器发展路线,好像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但话说回来,这种东西,日本真能靠自己搞定吗? 技术上美其名曰迈向自力更生,可现实是:导引头、导航系统这些关键部件都还得靠美国。 如果美国真愿意把全部高超音速核心技术拱手相让,日本才有可能按时进阶第二阶段,否则想都别想。 道理再明白不过。美国自己现在咋样?高超音速武器搞得不顺手,也没啥自保底气。 假如日本真造出来3000公里射程的家伙,再怎么说“为防范亚洲邻居”,美国人照样也得打个激灵。 夏威夷就在那里,就算名义是防别人,你打不打得到我还真不好说。日本真敢一步登天,自主掌握这些能力,美国人在技术和外交上绝不会眼看着袖手旁观,说封就封,说断就断。 日本为什么还敢折腾?说白了,就是心里有美国兜底。可兜底归兜底,能让你长能耐,那就纯做梦。 再说产业层面,日本能指望谁?核心没了还得靠“三菱重工”这棵大树,可三菱的家底也就那点家底。生产线的规模、技术工人储备都只能做些“小而精、定制版”。这种路子,做几个样品出来晒晒没问题,真要量产拼消耗,分分钟掉队。 高超音速武器不是寿司,不是越小越好,关键得够多。战争打到拼消耗,你还在做工匠梦,最多自娱自乐一把。 更关键的门槛,其实是在验证环节。 高超音速武器绝不是画个蓝图就能量产的家伙。最核心的是——风洞。这玩意要能跑出3000公里导弹气动数据,没有世界一流风洞别想。 全球哪家有这个本事?屈指可数。日本十年内能造出能验证3000公里的风洞?希望大不大,懂行的一看就明白。 国际上有钱的国家多如牛毛,可能把高超音速武器做成体系、真正能上战场的,只有极个别。 换句话讲,技术、产业、验证三个坎,日本每一步都要不被美国卡死,可能吗?美国根本不敢让出核心门槛,哪怕隔着隔断,终极钥匙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嘴上各唱各的调子,表面一团和气,实际明争暗斗,心里那根弦从没放松过。 日本想靠十年时间拿下一流高超音速武器,更多是给自己打气,也是在跟美国耍小聪明。 只不过,这样的“小聪明”,真能蒙混过关吗?现实的门槛摆在面前,历史已经给过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