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军双子星崛起:韩先楚刘震如何从长征营级浴火淬炼成开国上将
  • 足球资讯
足球资讯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25军双子星崛起:韩先楚刘震如何从长征营级浴火淬炼成开国上将

发布日期:2025-08-12 16:15 点击次数:90

开国将领群体中,韩先楚和刘震这两位人物的崛起轨迹,无疑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他们在红军时期的起点,与诸多声名显赫的将领相比,显得异常微末。

1934年11月,红25军踏上长征路途,当时的韩先楚担任的是225团1营营长一职。而刘震,则在同一时期出任该营的政委。

这份职务,放在那段烽火岁月里,确实算不上显赫。与同期的红四方面军中一些上将相比,差距尤为明显。

例如,王宏坤早在1931年就已是师长,到了1933年更是晋升为军长。许世友也在1933年担任师长,随后便迅速升任军长。

陈锡联同样如此,1934年便已是师长兼师政委。这些对比,都突显了韩先楚与刘震最初职位的低阶。

他们当时指挥的不过是数百人的营级单位,与那些动辄率领上万兵马的方面军将领,差距可谓云泥之别。

即便与同时期红四方面军的一些中将相比,韩先楚和刘震的起始位置也显得有些逊色。这不禁引人好奇:他们是如何在如此低的起点上,实现“火箭式”的提升,最终跻身开国上将行列的?

浴火新生,血战独树镇

军人在战争年代的晋升,最直接的依仗便是卓著的军功。韩先楚和刘震的声名鹊起,便始于长征途中的独树镇战役。

当时,红25军正面临严峻考验。蒋介石调集了三个师和五个支队的兵力,对这支红军部队进行围追堵截。

红25军的先头部队抵达独树镇时,敌军猛烈的炮火便已倾泻而下。面对敌强我弱、敌锐我疲、地形天气都不利的多重困境,战况异常胶着。

韩先楚和刘震率领的225团1营在此时展现了惊人的战斗意志。他们奋勇冲杀,最终成功压制了敌军火力。

这一仗,为大部队突破敌人重围赢得了宝贵时间,帮助红25军转危为安,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营长韩先楚更是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他因此身负重伤,一度命悬一线。

225团在独树镇战斗中的突出表现,以及韩先楚和刘震指挥的得当,为他们未来的晋升奠定了基础。

红25军抵达陕北之后,这两位指挥官的才能得到了肯定。韩先楚被迅速提拔为232团团长。

刘震也随之跃升为团政委。值得一提的是,红25军当时并未设立师级建制,下辖三个主力团和一个手枪团。

红25军在长征出发时,全军仅有三千余人。然而,当他们抵达陕北与刘志丹的部队会师后,部队得以扩编,成为红15军团。

部队的扩编,客观上为韩先楚和刘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晋升空间。此外,长征途中红25军高级军事干部牺牲数量之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军政委吴焕先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军长程子华动脉被打穿,导致双手终身残废。副军长徐海东的头部也曾被子弹击穿。

在团级干部层面,情况同样惨烈。223团团长张忠发牺牲后,接替他的方炳仁在一个月后又阵亡。

224团团长叶光宏壮烈牺牲。225团的团长李发春在1935年9月牺牲,张成毅也在同年9月牺牲,周益华于1935年牺牲,方炳仁同样在1935年9月牺牲。

政委张明先在1935年牺牲。手枪团团长杜本润和宋国兴也在1935年牺牲。可以说,高级干部的减员非常严重。

尽管如此,红25军在长征中战士们的牺牲减员却相对较少。这支部队出发时只有三千多人,到达陕北时反而增加到了四千多人。

这支部队之所以被誉为“伟大而光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高级干部牺牲比例之高。在这些高级干部牺牲之后,韩先楚和刘震作为贡献杰出者,自然获得了理所应当的提拔。

跃升师旅,打通上将路

红25军抵达陕北后不久,中央红军也陆续来到这片根据地。相较于张国焘的部队,徐海东和红25军(红15军团)给中央留下了极佳的印象。

中央决定继续保留红15军团的番号和编制,并将其与红一军团一同,重新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这一决定,为韩先楚和刘震的后续晋升保留了空间。东征战役结束后,部队再次进行扩编。

韩先楚被任命为78师师长。刘震也相应地成为73师政委。至此,两人都迈入了师级领导干部的行列。

这次晋升对他们二人来说意义重大,堪称职业生涯中的关键一步。因为在1955年评定军衔时,有一项明确规定。

获得上将军衔的条件之一,便是必须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师级干部。韩先楚和刘震恰好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前一年,达到了师级干部的标准。

这为他们日后成为开国上将,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全面抗战爆发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

红15军团则改编为115师344旅。该旅下辖687团和688团两个主力团。

韩先楚担任了688团副团长。刘震则出任688团政训处主任,这一职务相当于当时的政委。

1937年12月中旬,689团组建完成。韩先楚从688团调出,被任命为该团的团长。

不久之后,韩先楚便率部参加了著名的长乐村战斗。在此役中,他表现出色,与日军反复争夺戴家垴高地。

其麾下1营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依然冲锋不止,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再次展现了他过人的指挥能力和勇猛作风。

1939年以后,韩先楚的职务不断上升。他先后历任344旅副旅长、代旅长、新3旅旅长,以及教导第7旅旅长等职。

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他的老搭档刘震也晋升为旅长。抗战时期的旅级干部,其地位和指挥权限,已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军级干部。

1955年军衔评定规定,授予上将军衔者,需要在抗战时期至少担任过军级干部。韩先楚和刘震在抗战期间也都达到了这一要求。

纵横东北,光耀朝鲜场

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和刘震先后进入东北战场。他们分别担任东北民主联军3纵司令员和2纵司令员。

两人在南满和北满的战线上,创造了无数辉煌战绩。他们成为了东北战场上最为闪耀的战星。

在四保临江战役期间,时任3纵副司令员的韩先楚与司令员曾克林在战术选择上产生了分歧。

曾克林将军倾向于攻击较为弱势的国军部队。韩先楚将军则主张攻打敌军中较强的那一支。

两种方案同时上报,最终韩先楚的方案获得了批准。战役打响后,韩先楚指挥3纵,并协同4纵第10师。

他们一举歼灭了国军第89师以及54师162团,生俘了7000余人。而己方伤亡仅326人,创造了1:25的惊人歼敌记录。

在随后的夏季攻势中,韩先楚指挥部队攻克了战略重镇梅河口。接着又连续攻克了东丰和海龙两地。

这彻底打通了南北满地区东北民主联军的联系。因为战功卓著,不久之后他被晋升为3纵司令员。

在秋季攻势中,韩先楚大胆运用“掏心战术”。他率部急行军120公里,奇袭了威远堡,歼灭了国军116师。

在冬季攻势作战中,韩先楚再次率部,配合兄弟部队,歼灭了国军新五军。他因此成了令国军闻风丧胆的“旋风将军”。

1948年3月,3纵作为主力部队,成功攻克了四平。不久后的辽沈战役中,3纵又在锦州战役中俘虏了范汉杰。

他们还在胡家窝棚一举捣毁了廖耀湘的指挥所。其战绩之突出、之耀眼,在四野众多将领中,鲜有敌手。

刘震作为2纵司令员,同样战功赫赫。他先后率部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

他所指挥的2纵,更是东北部队中歼敌量位居第一的部队,堪称王牌中的王牌。

1949年3月,韩先楚的职务再次提升,升任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同年4月,刘震也被任命为新组建的14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

韩先楚率领部队一路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刘震则率领部队一路从东北打到广西。

两人在随后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继续书写了自己辉煌的军事生涯。韩先楚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19兵团司令员。

刘震则出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

结语

韩先楚与刘震的军事生涯,无疑是战火中逆袭的生动写照。他们从红军时期微不足道的营级干部起步。

通过在独树镇等战役中的浴血奋战,以及红25军特殊的历史机遇,得以迅速崭露头角。

随后,他们精准地把握住红军改编前晋升师级的关键节点,并在抗战中达到旅级(军级)干部标准,为1955年的上将评定铺平了道路。

在解放战争中,韩先楚以“旋风将军”之名纵横东北,刘震则以“王牌部队”司令员的身份屡建奇功。

直至抗美援朝战场,两人依然是中流砥柱。他们的成功,既是个人军事天赋、临危不乱胆识的体现,也是历史机遇垂青的结果。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