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g盾博发现日本首相石破茂周一在国会答辩时,对上月达成的美日贸易协议发表了审慎看法。他表示,尽管该协议对两国而言是 “双赢” 成果,但落实条款的难度可能远超谈判本身。“有人认为执行协议比达成协议更难,在此我恳请各界持续支持。” 这番话道出了协议达成后潜藏的复杂挑战,也预示着美日贸易关系的后续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在同一场国会听证中,贸易谈判负责人赤泽亮回应了外界对协议缺乏书面文本的批评。“有书面文件会有所帮助”,他坦然承认了这一争议点,但同时强调美欧、美韩之间的贸易协议同样存在类似情况,试图以此说明这种现象在国际经贸谈判中并非特例。然而,这种解释并未完全打消外界的疑虑,协议的模糊性仍为后续执行埋下了不确定性的种子。 这些表态凸显出,即便在 8 月 1 日关税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全球贸易协议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已同意将对日进口关税上调至 15%,虽低于此前威胁的 25%,但汽车关税问题仍悬而未决,成为横亘在两国贸易关系中的一大隐患。对于日本而言,这一悬而未决的议题关乎经济命脉,其影响不容小觑。 石破茂政府在推动协议落实上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上月参议院选举受挫后,他的政治地位受到一定冲击,但他已誓言将继续担任首相,以确保该贸易协定能够得到全面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在选举结束几天后,石破茂政府意外达成了这份贸易协定。与美国和其他国家达成的协议相比,这份协议为日本争取到了相对更好的结果,这也成为他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筹码。因此,确保协议落地、兑现对选民的承诺,对石破茂而言至关重要。 从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来看,汽车关税问题尤为关键。目前,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所面临的关税总计为 27.5%,其中包括原有的 2.5% 基础关税,其余部分则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额外加征有关。汽车产业是日本对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约占日本经济产出的 10%,这一关税水平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大量汽车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出口量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到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和发展,对日本整体经济活力形成拖累。 协议落实的难度首先体现在条款的细化上。由于缺乏详细的书面文本,双方在诸多条款的理解和执行标准上可能存在分歧。例如,在市场准入、产品标准等方面,若没有明确的文字约定,实际操作中极易出现摩擦。赤泽亮虽以美欧、美韩协议为例进行辩解,但不同国家的经贸结构和合作基础存在差异,美日之间的产业竞争与互补关系复杂,更需要清晰的规则来规范双方行为。 其次,国内利益协调也是一大挑战。石破茂政府需要平衡国内不同产业的诉求,既要推动协议中有利于日本的条款落地,也要应对部分产业因协议可能受到的冲击。例如,在农产品领域,协议可能导致部分美国农产品以更低关税进入日本市场,对日本本土农业造成竞争压力,如何安抚农民群体、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 再者,美国的政策波动性增加了协议落实的风险。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政策上向来以 “美国优先” 为导向,且政策调整频繁。即便达成协议,未来也可能因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而出现新的关税威胁或条款修改要求。日本政府需要持续与美国进行沟通协调,以维护协议的稳定性,这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政治和外交资源。 从日本汽车产业的角度来看,悬而未决的汽车关税问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企业迫切希望看到明确的关税调整方案,以便制定长期的生产和出口计划。目前的不确定性导致许多日本汽车企业在对美投资和产能布局上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扩大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复苏和发展。 此外,协议的落实还需要两国官僚体系的密切配合。从海关监管到贸易数据统计,从争端解决机制的启动到具体案例的处理,都需要双方相关部门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这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对接,更需要双方在理念和工作方式上达成共识,而这一过程往往耗时费力。 石破茂恳请各界持续支持,也从侧面反映出协议落实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国内阻力。在参议院选举受挫后,反对党可能会利用协议执行中的问题对政府进行攻击,民众对协议实际效果的期待也可能转化为压力。如果协议落实不及预期,未能有效缓解汽车产业的困境或带动经济增长,石破茂政府将面临更大的政治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