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沙特知名体育记者艾哈迈德-阿吉兰通过社交媒体投下一则重磅消息:利雅得新月俱乐部已最终决定退出8月19日至23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沙特超级杯。声明措辞冰冷而直接,因赛事时间过早、球队赛季结束太晚,“退赛决定不可改”。引人注意的是,俱乐部断然否认曾签署参赛协议:“关于我们同意赴港的说法不属实。”这记耳光,狠狠抽在了香港主办方的脸上。 事实上,退赛早有预警。7月12日,沙特媒体《ActuSPL》就透露新月萌生退意。彼时球队刚结束长达11个月的漫长赛季:7月4日世俱杯1/4决赛遭弗鲁米嫩塞淘汰后,球员才开启休假。按原计划,全队需在8月初集结备战新赛季,而香港沙超杯恰好卡在8月中旬。俱乐部高层直言:“参赛将严重打乱季前备战节奏。”即便面临沙特足协处罚风险,新月仍坚持弃赛。 但赛程冲突只是导火索。真正点燃球迷怒火的,是香港主办方近乎“摆烂”的操作模式。早在赛事宣传期,主办方就发布声明称:“实际出场阵容由球队公布,恕不另行通知。”这套说辞与去年迈阿密国际香港行如出一辙!当时梅西全程坐冷板凳,主办方以“合同未约束出场”为由推诿责任,引发数万球迷声讨。如今香港方面仍未要求参赛队签订强制球星出场的条款,甚至未公开任何关于C罗等巨星登场时间的承诺。利雅得新月的退出,彻底暴露了赛事组织的业余底色。 微妙的线索藏在舆论场中。部分中国媒体将新月退赛与“米高事件”挂钩,年初东亚杯期间,中国香港球员米高被曝辱骂大陆球迷,随后港足在多场对阵国足比赛中出现争议动作。尽管沙特俱乐部未提及此事,但网友发现其公告特意强调“中国香港”而非“香港”,疑似呼应大陆立场。考虑到利雅得新月背后资本与中国的密切经贸关系,弃香港而保大陆球迷市场的商业逻辑,远比“声援正义”具说服力。 退赛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扩散。作为沙超杯香港站的重头戏,新月与利雅得胜利的“沙特国家德比”原定吸引超5万现场观众,其中七成门票被内地球迷购得。如今新月临阵退出,主办方或紧急征调吉达国民替补参赛,但阵容星味断崖下跌。棘手的是,另一豪门利雅得胜利至今未明确表态是否跟进退赛。若C罗领衔的球队也放弃赴港,这场斥巨资打造的赛事恐彻底流产。 球迷的焦虑已转化为实际行动。多位购票者晒出退款申请记录,痛斥主办方“两次掉进同一条河里”。一位北京球迷的留言引发共鸣:“去年梅西事件损失3000元,今年提前两个月订好机票酒店,现在全打水漂!香港办赛能不能长点记性?”而沙特俱乐部用一纸声明划清界限的举动,再次将国际赛事运营的残酷法则抛上台面:没有白纸黑字的合同保障,球迷永远只是商业游戏中的待宰羔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