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儿咱聊聊辅警这事儿。你知道吗?现在辅警兄弟们,最怕的不是三伏天站马路,也不是深更半夜出警,而是一个字——“乱”。就拿我前阵子碰到的俩辅警来说吧。 苏州的小王,穿的反光背心印着“警务辅助”,腰里别着执法记录仪,说起辖区的治安数据头头是道——人家每周有固定培训,还能参与简单的案件协查,工资虽比民警低,但五险一金齐整,单位还给配了电动巡逻车。 可转头看河南老家的发小大强,同样叫“辅警”,穿的还是十年前的旧制服,巡逻靠腿跑,调解纠纷全凭“嗓门大”,工资每月到手两千多,连意外险都得自己买。你看,同一个“辅警”名头,愣是活出了两种模样。 过去这十几年,全国超百万辅警就像被扔进一个大筐里的土豆——有长得周正、能当主菜的,有小巧玲珑、适合做配菜的,还有带点瑕疵、得挑着用的。可没人分拣啊,管你能干啥、擅长啥,统统贴上“辅警”标签,扔到岗位上就完事。 结果呢?能干重活的没机会使劲,适合细活的被硬派粗活,多可惜!所以最近专家们提的“辅警立法双轨制”,我觉得说到点子上了——这筐土豆,真该好好分拣分拣了! 01 双轨制咋分拣?说白了就是“各归其位,各尽其才” 咱先把这“土豆筐”拆开看。 一类是“牛排级土豆”——专业全职辅警。这可不是随便叫的,得是辅警里的“精锐”。你想啊,现在警务工作越来越细,案件协查要懂法律条文,视频侦查得会用分析软件,重大安保得有应急处置能力,这些活儿光靠“打下手”可不行。 就像苏州的小王,他经过三个月封闭培训,能熟练操作执法记录仪,看懂基础的监控录像,甚至能在民警指导下做笔录。这类辅警就得往职业化走:工资待遇向正式民警看齐(比如能到民警的70%-80%),培训得按季度来,从法律知识到格斗技巧都得学,甚至可以给他们明确的权限清单——哪些活儿能独立干,哪些得跟民警配合,白纸黑字写清楚。将来遇到有人问“你凭啥管我”,他们能掏出证件底气十足地说:“我是辅警,这是我的职责范围。” 另一类是“沙拉级土豆”——服务型兼职辅警。 这类就灵活多了,不用非得是年轻人,社区里退休的老教师、开小卖部的老板、热心肠的大妈大爷,只要身体好、愿意干,都能来。我家小区的张大爷就是个好例子。退休前是厂里的工会主席,谁家两口子吵架、谁家孩子没人管,他门儿清。 去年社区招兼职辅警,他第一个报名,每天傍晚戴着红袖章在小区转两圈,看到陌生面孔主动搭句话,碰到小年轻乱停车,笑着说句“小伙子,这儿挡着消防车通道啦”,比民警去说管用多了。这类辅警不用搞复杂培训,重点是“人熟、地熟、情况熟”,干的就是疏导交通、反诈宣传、提醒居民锁好车门这些“细活儿”。给点交通补贴、误餐费,再发件统一的马甲,他们就乐呵地干得热火朝天——毕竟能为街坊四邻做点事,心里舒坦。 02 分好了类,好处能从街头排到巷尾 最直接的,是辅警兄弟们腰杆能挺直了。以前啊,多少辅警碰见过这糟心事:好不容易拦下一个闯红灯的电动车,对方一瞪眼:“你个临时工,有啥资格拦我?”气得人攥拳头。为啥?就因为身份模糊,“辅警”俩字背后没撑腰的规矩。现在双轨制一来,专业辅警有了明确的“职业身份证”,权限、待遇、保障都写进法规,再遇到胡搅蛮缠的,亮证、说事、按规矩来,谁还敢随便说“临时工”?服务型辅警呢,本来就是街坊邻居,人家知道“张大爷是帮咱守小区的”,配合度自然高,干活也顺心。再往深了说,警力能用到刀刃上。 你想,重大案件侦破、复杂纠纷调解这些“硬骨头”,交给专业辅警配合民警啃,效率肯定高;而社区巡逻、安全提醒这些“软活儿”,让兼职辅警来干,既省了专业警力,又能把警务触角伸到每个楼道、每个小卖部。就像当年疫情,我们街道的专业辅警跟着民警守隔离点,核对信息、维持秩序,有条不紊;兼职的阿姨们则在居民群里发防疫提醒,帮隔离户买菜送药,两头都不耽误。要是还像以前那样“一锅烩”,专业的得分心干杂活,兼职的又扛不起重活,得多费劲? 03 好事要办好,这几块硬骨头得啃下来 当然了,双轨制不是拍脑袋就能成的,这里头有几块难啃的骨头。 先说“钱袋子”。专业辅警要培训、要涨工资、要上全险,这笔钱从哪儿来?大城市财政宽裕还好说,小县城可能就得犯愁。有个县城的公安局长跟我吐槽:“现在辅警每月工资2500都快发不起了,要是按专业标准提待遇,真怕财政扛不住。”这就得国家和地方一起想办法,比如中央给点专项补贴,地方再从治安经费里挤一挤,总得让待遇跟得上责任。 再说说“指挥棒”。怎么算“专业”?怎么评“优秀”?不能各地自己说了算。比如专业辅警的培训,得有全国统一的大纲吧?不能这个地方教三个月,那个地方只教三天。兼职辅警的考核也得简单明了,别搞成“填表大赛”,人家是来帮忙的,不是来应付检查的。 最关键的是“边界线”。专业辅警权限再大,也不能越界干民警的活儿。比如抓人、搜查这些得民警来,专业辅警可以帮忙看住人、拿装备,但不能自己上手。这线划不清,要么容易越权出问题,要么放不开手脚干不成事,得像画地图似的,用法规标得清清楚楚。 说到底,辅警立法双轨制不是给辅警“分三六九等”,而是像农民种土豆——知道哪块地适合种黄心土豆,哪块适合种白心土豆,该多浇水的多浇水,该多施肥的多施肥,这样才能长出好土豆。 百万辅警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平时不起眼,可少了他们,治安这张“大网”就漏风。等哪天,专业辅警能理直气壮地说“我是辅警,这是我的职责”,兼职的张大爷能笑着说“我这红袖章,街坊们信得过”,那咱这社会,指定更平安、更暖心。 你觉得这“土豆分拣”的主意咋样?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